Digg

Tags: ,
researcher

This site has been moved to dreamerslab.com

本站已經移至 dreamerslab.com

digg

Digg是以其特有機制決定新聞的網站,用戶可以在digg 提交新聞、影片或圖片。其他用戶可將新聞等提交項目,頂上去(digg)或踩下去(bury),集體投票決定其排名的上升或下降,Digg的演算法則會排 序出熱門的內容並將其放入首頁。Digg的流行程度使得這種頂和踩的投票系統為不少web 2.0服務接受。Digg創立於2004年冬,以Kevin Rose為首的團隊在12月時正式推出Digg,起初是以Diggnation稱呼,後來改以簡單的Digg一詞取代,其詞源來自於dig(挖掘),但是因為dig.com已被註冊,故以digg.com替代。Diggnation則作為Kevin Rose和 Alex Albrecht每週播客(podcast)的名稱。Digg始終傳出不少收購傳聞,但在2008年底其執行總裁Jay Adelson宣稱Digg不會出售。

Digg 一反傳統的層層審核的編輯制度,不由編輯決定新聞,而是讓用戶共同決定新聞的去留以及焦點。Digg的用戶可以提交新聞,讀者可以瀏覽所有的提交的文章, 當一個文章得到足夠多的票數,它將會顯示到首頁。(由Digg的演算法決定,票數為因素之一)文章如果沒有得到足夠的票數或一定數量的讀者報告這個提交有 問題,提交的內容會留在「Upcoming」。這個選擇過程透明公開。提交者可以瞭解到什麼內容會受歡迎,並以此為據調整他們以後提交的內容。網站發展初 期,這個功能吸引了用戶在向 Slashdot(另一個技術新聞網站)提交內容的同時,也向Digg提交內容,甚至不再向Slashdot提供內容。2009年4月初,Digg發佈DiggBar,只要在URL前添加「digg.com/」,工具欄就會自動出現在網頁上方。這個工具欄允許用戶提交新聞,提供網址縮寫,可以顯示文章點擊次數,看到最近的評論以查看來自同一網站的新聞以及來自其它站點的類似新聞。read write web的一篇文章Digg Launches New Toolbar – Makes Digging and Sharing Easier 報導此事,並提供該工具欄的bookmarklet,拖入書籤工具列即可使用。
儘管Digg的運作機製為新聞的產生方式帶來變革,但是有些人認為用戶有太大的權力去控管內容,容易助長譁眾取寵和錯誤的資訊散佈。亦有人認為Bury的存在以及匿名的特性,易使不符合特定社群的觀點被排除。另有人認為Digg最主要的問題是少數人決定digg的內容,其指出Digg首頁裡56%的內容都是由前100位的Digg重度使用者提交。一些人則認為Digg存在團體迷思(Groupthink)的問題,Digg的內容是被操縱的。Digg的創立者Kevin Rose,則提出將改變Digg的演算法來回應,他宣佈新的演算法會考察每一個用戶的投票多樣性,表現出作弊模式的用戶的投票權重會被降低。

2007 年5月1日,一篇關於HD DVD破解碼的文章被提交至Digg,AACS-LA(一個制定數位版權保護技術規則的行業組織)寄發存證信函要求各大網站包含Digg刪除這些密碼,迫 於壓力Digg的管理者徹下這個連結。隨後引發多數的Digg用戶不斷重複的把這個密碼重貼,這或許是因為Digg單方面刪除用戶文章的行為,被用戶視為 屈從於商業利益及對言論自由的挑戰。Digg在期間向用戶發表聲明,網站必須在法律範圍內運作,否則將面臨把整個公司毀掉的危險。但是Digg的用戶們仍 持續進行示威行動,從事件開始後有關的提交不斷充斥整個網站,最後Digg 管理層終於認輸,他們聽從用戶們的意願,並發表聲明:「從即刻起,我們不會再刪除任何有關這組號碼的文章提交和留言,我們會面對所有可能發生的後果。」

參考來源

Digg-Wikipedia
Digg-維基百科
Digg推出新工具欄,讓發現、分享新聞更簡單
Digg 案例分析:為什麼技術人群是重要的用戶
Digg的設計困境
Digg 叛亂後記--我支持Kevin Rose和Digg
Digg 用戶大暴動 悍衛網路網路自由言論
09 F9 11 02 9D 74 E3 5B D8 41 56 C5 63 56 88 C0 讓我見識了 Web 2.0 用戶的力量

進階閱讀

淺談網路世界的Power Law現象〈三〉── 書籤網站中的Power Group

Related Posts


Comments are closed.